Nov
7
to Dec 5
該以何種存在的方式,建構作為物與人的主體性?是以覺知,以訊息存在於虛擬世界中,放棄真實永存於虛擬的訊號流動之中,成為無所不在的個體;還是以堅守實體世界的空間,以生物體存有的方式,成為主體,在實體世界中,找到另一種共存於真實與虛實空間的策略。
人與人相處時所產生的情感一直是藝術家所好奇的,特別是愛情中那無法捉摸的情緒,如魚鰭在水中飄動不定,在過去透過人物雕塑直接表現臉與肢體所展現的情感,一直延伸到現在,透過上述所說,希望透過魚能展現更多變化性。
兩位藝術家李家祥與王聖傑,以數位的程式與數學原理,巧妙創造出具有造型、形狀、影像與聲音藝術的作品。
從離開長期居住的城市,轉移到另一個城市繼續居住,雙城之間連接我對現實生活的想法與觀念轉變,從初始的求學經過,至現在深入研究兩地區域的脈絡和建構社會的現實印象。
藝術與科學儘管方法論有所不同,然而在歷史中兩者卻關係密切。事實上,藝術概念的建構與科學乃至於綜合性的知識生產有關,它是文藝復興時期所推崇的「全人」(universal man / renaissance man)概念的一環,達芬奇(Leonardo Da Vinci, 1452-1519)甚至將藝術(繪畫)與科學相提並論,指出「繪畫可被證明是哲學(自然哲學,即科學),因為它在動態當下處理物體運動,哲學同樣處理運動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