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框內,框外 Beyond boundaries】陳修橋個展 CHEN XIU-QIAO SOLO EXHIBITION
「框內」是已知,被既定好的規則與命運,「框外」是未知,是無限的可能,等待被創造的變數。
「框內」是已知,被既定好的規則與命運,「框外」是未知,是無限的可能,等待被創造的變數。
秋刀魚藝術中心將帶來6位藝術家,展覽探討在二元之間如何藉由藝術創作進而將它們匯聚,不偏重其一,尋找彼此間的平衡,創造出全新的意象。
吉田有花以紫紅色調創作出似真似幻的城市,如同平行世界般,那裡的人們同樣汲汲營營地生活著。
三位木雕藝術家以木材質抒發並闡述自身對生活的反芻及感受,並透過對於木材質的理解與想像做視覺表現。
聲吶計畫第五屆決選 — 張鈞傑
「KAWAII」系列中經常出現的女性角色,就像是專屬的廣告模特兒,來呈現想要傳達的各種事物。
在「室」與「荒原」之中保存自我,透過一個虛構的私密房間或是一片魔幻的荒原凝視自己,重新感受記憶與經歷所構築的內在。
藝術家的身份不僅僅是創作者,同時也是敘事者,借視覺的形式轉譯為日常的呢喃,從個人主觀的視角去描繪記憶與感知。
「泠光」清晰而透澈的光,黃敏俊在作品中呈現出最純粹、乾淨;如同眼前所見的真實的光。
「動物象徵著我們生活及開墾的土地;而建物則象徵著人拓荒之後所建立起文明及文化,兩者互相作用及互動,逐漸形成目前所生活的環境」— 林安常
「小布」與「頭套人」不是誰的縮影,而是試圖理解自身對社會、情緒、日常生活等事物的感受後,所衍伸出來的產物。
首次與首爾馨藝術合作,邀請三位韓國當代藝術家參展,帶來平面、立體與半立體的多元作品。
在雕塑的形體之上契合符號金屬於不同範疇中的象徵性寓意,以借喻或隱喻的口吻,揭示藝術家本身對所關注議題的思辨與轉譯。
【遊肉園 The Meaty Land】郭妍瑩 個展 Yen-Ying Kuo Solo Exhibition
秋刀魚藝術中心 × ISFOR ART 共同主辦
美術太郎首次於台灣展出,與林煥嘉一同帶來純粹又魔幻的想像生活。
「……在後人類的將來,自由意志和個人機構還可能存在嗎?在變化之後,我們還能夠認識自己嗎?還會有一個需要被承認和已經被公認的自我存在嗎?」
【 墨形 Formation of Ink 】陳修橋 個展 CHEN XIU-QIAO SOLO EXHIBITION
【見與未見 VISIBLE and INVISIBLE 】 賴靜 個展 LAI JING SOLO EXHIBITION
“見”是已知是過去,而“未見”是期待是未來。
成為腳的蒟蒻 WHEN JELLY GROWS TOES
序列在數學領域中,是被排成一列的對象(或事件);每個元素不是在其他元素之前,就是在其他元素之後。
急促的步伐 喧囂的街道
擁擠得令人窒息的捷運
夜晚的霓虹
通訊軟體的訊息 空無一人的房間
我們被這個城市淹沒 載浮載沉
咀嚼著昨天 背對著未來
隨著洪流 或緊貼 或沖散—劉欣宜
「木雕」一詞由於使用的歷史悠久,因此指涉的能力相對受限。故而在尚處於後現代主義階段的80年代,便有「木質造形」一詞以將「木雕」的概念加以拓展。因為“雕”是減材手法的成形方式
本次展覽為「BOBA Project 當代藝術國際交流計畫——台泰篇」台灣與泰國兩地共四位藝術家雙邊線上駐村之成果聯展。
許嘉宏2021年個展「游離的燈」,不同以往將作品觀點定位於國族認同、政治、史觀上的探尋,本次個展將作品核心重新拉回於自身,重新爬梳自我與創作間的關係、生活與內在心理狀態的改變。
在這一次個展中,我希望將木雕製作的各種方式和木材的運用方法都呈現出來,一方面是理性的計算每塊木頭鑲嵌的座標,整理木頭相接與矩形部分的平面;另一方面感性或直覺性地處理木雕表面的肌理,放肆得敲敲打打,將這兩者同步的放入作品的製作,使成品最終滿足創作初的想像。
人類進化史可視為動物性的退化與技術能力增強的歷史,這些技術能力可以是生產關係,符號代碼,工程塑料,基因技術或者疫苗,也就是說,一切人性都是歷史的,都是處於變動之中的,世界並沒有一個理所當然的樣子,那麼,自毀和重構帶來的異化究竟是不是人的宿命?
該以何種存在的方式,建構作為物與人的主體性?是以覺知,以訊息存在於虛擬世界中,放棄真實永存於虛擬的訊號流動之中,成為無所不在的個體;還是以堅守實體世界的空間,以生物體存有的方式,成為主體,在實體世界中,找到另一種共存於真實與虛實空間的策略。